2005/6/19 上午 10:30:21
【聯合新聞網 文/李盛雯】 迎接氣象經濟時代,氣象人才出頭天。
又是大學放榜的時刻,新鮮人,幾家歡樂幾家愁。十年河東、十年河西,隨著氣象經濟時代來臨,一向冷門的氣象科系,有機會鹹魚大翻生啦!
曾經,氣象出路狹窄,拋開知名度最高的氣象主播和公務員鐵飯碗的氣象局(新聞、網站)不談,在台灣,最廣為人知的氣象科系畢業生,恐怕是創作歌手黃舒駿。
氣象人才的培育搖籃,大致分為「有保障的」和「沒保障的」兩組。有保障的,例如師範大學地球科學系,畢業當老師;中正理工學院物理系氣象組,出了校門入軍營,擔任三軍氣象官;早期的空軍官校改制成了航空技術學院,畢業生就是當然的空軍氣象官。
沒有就業保障的,包括台灣大學、中央大學和文化大學的大氣科學系,出路有三條,考上高考的有機會進氣象局;口齒清晰的有機會進電視(新聞、網站、商品)台。再不然,繼續唸書,同樣有機會進學校當老師。只是,人人有機會,個個沒把握。
老一輩的氣象人如蔡清彥、俞家忠,堪稱氣象始祖、氣象泰斗,做育英才數十年,十之八九的氣象人,見到他們,都得尊稱一聲「老師」。空軍體系出身的主播包括最早期的馮鵬年、中期的俞川心和後期的沈畦,氣象局體系的則有中視的任立渝和台視的熊台玉。
電視台主播,一個蘿蔔一個坑,想要出頭,談何容易。80%的氣象科系學生,畢業即失業,有的改行學電腦,有的當起了業務員,看在老師眼中,十分不忍。於是,10年前,俞家忠和蔡清彥創辦了「氣象應用推廣基金會」,積極為學生們找出路,最大的冀望是比照國外,推動付費氣象產業。
別以為所謂的氣象產業,就只是氣象預報而已。
氣象產業需要有深厚的科學素養做基礎,是真正的知識經濟產業。舉凡農林漁牧、成衣、旅遊(新聞、網站、商品)、保險業甚至期貨市場,都需要詳細的天氣預報,潛在市場龐大。更別提發展中的氣象金融商品,正以50%的年成長率展現驚人威力。這些,都需要學有專精、理論和實務兼具的氣象人才做後盾。
在國外,保險公司多設有天氣部門,由氣象博士擔任天氣風險管理師,除了氣象專業,還必須具備保險、金融和精算知識。可以想見,以往不吃香的氣象人才,身價將水漲船高,扮演各行各業和金融機構評估氣象風險時,不可或缺的要角。
「天氣風險管理開發公司」的彭啟明堪稱國內最早推動氣象商品化的氣象達人。二年前,誠宇創投和中加投資透過登峰創業營活動選拔,投資他140萬元,沒想到第一年就損益平衡,第二年甚至有了盈餘,為氣象創業揭開新頁。
彭啟明進駐他從大學到博士班的母校中央大學,經由產業、財經和氣象教授協助,結合大學資源,企圖創造屬於台灣的氣象產業規模。
氣象前輩們披荊斬棘,為氣象新人開出一條就業大道。
俞家忠、俞川心、彭啟明分別鎖定不同的目標族群,攻城掠地,目的無他,無非是為了貢獻氣象人的熱情、發揮氣象人的專業,降低天災損害、趨吉避凶,讓看天吃飯的氣象人也能出頭天!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